商場導購員們,悠著點啊
  “鞍前馬後”“貼身緊逼”讓人“吃不消”
  “導購人員太熱情了,一步不離地跟著,實在讓人感到‘吃不消’。”這是劉先生剛剛被熱情服務後發出的感嘆。或許這也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情景,當你在購物時,不管走進商場、超市,還是藥店,經常有導購員“鞍前馬後”貼身促銷,每走一步都緊緊跟隨,讓人感覺購物時受到限制,有些招架不住。如今,商家都打“服務牌”,可是很多時候適得其反,商家在提高服務的時候完全忽略了消費者的感受,這樣的熱情服務反而會讓消費者感到厭煩。記者 童微
  導購員促銷有些過火
  近日,記者來到雁灘一家大型超市的奶粉銷售區,只見銷售區站著四五名導購員,剛走進該區域,就有導購員緊跟上來,殷勤詢問,邊翻閱奶粉的營養手冊邊推薦某個品牌的奶粉。記者在那裡轉了一圈,導購員始終緊緊跟著,並不斷地介紹該品牌奶粉的功效。記者在現場看到,有的導購員還在貨架上貼上一個標簽,上面標註了自己的名字、上班時間以及聯繫方式。
  “太容易被忽悠了,好幾次聽了導購員的介紹買回來後,自己就後悔了。”正在選購奶粉的蔡小姐對記者說,有幾次買洗發水就遭遇導購員的“熱情接待”,由於不堪其擾,她只得在倉促間選擇其中一個牌子,然後“落荒而逃”。
  面對這樣的服務,顧客到底會不會聽取導購員的意見呢?在採訪中,多數顧客表示,一般不會聽取導購員意見。蔡小姐表示,如果正好當時自己拿不定主意或者沒有什麼想法時,就會參考一下導購員的意見,如果自己已經有確定要買的品牌就會婉言拒絕。消費者吳小姐則表示在有特價的情況下會考慮導購介紹的產品。有的市民甚至表示,凡是導購員介紹的都不買。
  針對導購的問題,不少消費者在接受採訪時說,導購員緊跟著會給顧客一種受監視的感覺,讓人感覺不太舒服。而且有些人逛超市商場不一定是要買東西,而是看到合適的才買。作為導購員,初步提供導購服務後顧客不接受的話,不如站在一邊等候更好些。
  “其實我們也有難處。”導購員卓小姐對記者說,她一個月的底薪是900元,提成則要依據她每月完成的業務量,而且業務要達到一定的數量才有提成,為了提高自己的業務量,導購員搶顧客是經常的事。
  做了兩年導購員的陳小姐告訴記者,做導購員也不是別人所看到的那樣,在商場里轉來轉去就行。有些導購員的底薪不高,有的甚至還沒底薪,為了業績,只能通過多推銷,來提高自己的業務量。而且有些人每天站著的時間超過八小時,有時碰上一些不理解的顧客,還要遭遇冷眼相對,所以他們的活幹起來並不輕鬆。
  “貼身緊逼”賣商品
  昨日上午,因為促銷人員過於熱情,消費者劉女士購物後表示“以後再也不敢去了”。
  劉女士來到西關榮華商廈,她剛到服裝區,隨手摸了摸一件外套,一名女售貨員立即跑過來介紹說:“這件外套才398元,是今年最流行的款式。您身材這麼好,穿上一定好看。您穿上試試吧……”試穿時,女售貨員跑前跑後,不停地稱贊衣服合身。暈頭轉向的劉女士掏腰包後就後悔了。
  記者瞭解到,如今為了提高自己的業務量,很多商家都加大了促銷力度。顧客一邁進店門,就成了促銷人員眼中的“獵物”。劉女士說,現在的商場、服飾店促銷,無論顧客年齡相貌身材如何,不少銷售人員都喜歡喊女顧客“美女”,對男顧客則一律叫“帥哥”。有的店員更熱情,甚至用上“親愛的”、“寶貝”、“寶寶”等稱呼。
  在同一商場的服裝區,記者看到一名銷售人員對正在試衣的年長女顧客說:“美女,你穿這款很漂亮。”該顧客苦笑:“快50歲了,還當回美女。”
  時下,不少銷售人員的收入與銷售額掛鉤,為了多做點生意,有些人會採取貼身促銷、親熱促銷等方式。不過,記者在各商場、超市,隨機採訪了20位顧客,他們幾乎眾口一辭:不喜歡商家過分熱情的促銷。
  布小姐說,顧客要有自由選擇、靜心挑選的空間,需要什麼自然會買,跟在身後推銷的方式,讓人心煩。李先生則表示,銷售人員一口一個“帥哥”,聽起來很彆扭。業內人士表示,售貨人員應該為顧客提供介紹產品的服務,但過度熱情則會限制顧客選購的自由,容易使顧客產生厭煩情緒。好的商品需要好的購物環境,應該給顧客更大的選擇空間。
   被上門推銷白領直喊受不了
  “都不知道他們怎麼上來的,我們在工作,他們就來推銷各種產品。”近日,有市民向記者反映,有各種推銷員闖入辦公室推銷信用卡、生活用品等,打擾了正在工作的人,有過此經歷的市民大多對此表現反感。
  “我們辦公室有10個人,推銷員每到一個人的辦公桌前都介紹一遍自己的產品,這就意味著我要聽10遍同樣的話,真是挺鬧心的。”在市區某企業上班的聞女士說,最近到年底了,她發現上門推銷的情況明顯增多了,推銷的產品也五花八門,有信用卡、清潔產品等。每次推銷員都會非常熱情地介紹產品的功能和優點,即便她明確表示不需要這種產品,推銷員還是繼續介紹。“我也很能理解推銷員的辛苦,畢竟站在一個不歡迎自己的陌生人面前介紹產品,還要想方設法讓人動心,是非常困難和需要勇氣的。但是理解和尊重應該是相互的。如果對方不感興趣,他就應該停止推銷。”聞女士說。
  話雖如此,可聞女士也有被人說動心的時候。有一次辦公室來了一位推銷皮革清潔劑的推銷員,當時她正想購買這種產品,於是就出手了。後來用了產品,她覺得還不錯。聞女士覺得上門推銷並不是沒有市場,但是生硬的推銷模式一定要改變。
  據瞭解,不少白領都遭受過被上門推銷的經歷。推銷人員常以辦公樓和商品房小區為重點目標,輪番上門推銷商品。雖然有些大樓的保安措施做得不錯,可仍不時有推銷人員上門。
  而鄭小姐對上門推銷很反感,每次在辦公室遇到有人推銷,她的第一反應就是:“不買。”“我對上門推銷的產品沒有好印象,上高中的時候,有個推銷員到我們學校推銷圓珠筆,一般市場價是一元1支,但他推銷的是一元10支,很多同學都買了,我也一樣,可每支筆寫了幾下就不能用了。從此以後,我再也不相信上門推銷的產品,對上門推銷這種行為也很反感。”鄭小姐說,希望大樓的保安人員能夠做好管理工作,儘量不讓推銷員上門,避免不必要的煩惱。
  美髮店里“推銷聲”聲聲入耳
  孫女士告訴記者,年底了,想換個髮型,在朋友的推薦下,她來到蘭州市通渭路的一家美髮店。一進門,服務員熱情地安排了一位洗頭工給她洗頭,可是,從洗頭開始,一直有人在她身邊不停地推銷。“他們一會說我的頭髮乾澀,最好做個護理;一會又說我的頭髮顏色不好看,趁現在店里做活動,可以考慮染個色;後來又向我介紹,如果今天辦張會員卡,做頭髮可以打折。”孫女士向記者抱怨說,“本來弄了新髮型心情挺好的,可結果弄得我一刻也安靜不了。”最後,孫女士在理髮師鍥而不捨地推銷下,終於招架不住,辦了一張2000元的會員卡。
  孫女士在這家美髮店遇到的情況並不是個別現象。記者隨後來到武都路、秦安路、甘南路的幾家中高檔美髮店,隨機採訪後瞭解到,很多市民在理髮時都遇到過與孫女士類似的經歷。經常在甘南路某美髮店理髮的周小姐對記者說:“我一去美髮店理髮,店員不是給我介紹店里的促銷活動,就是說我的頭髮發質有問題,建議我用他們的新產品。”採訪中,周小姐告訴記者,雖然理髮時,這些“推銷聲”常常讓她感到心煩,但礙於是熟店,她也不好意思翻臉。
  採訪中,一些市民向記者表示,雖然不少美髮店常常能給她們打造出滿意、亮麗的髮型,但理髮過程中的強勢推銷,卻讓她們感到很不舒服。市民們希望美髮店在向顧客推銷時,能學會適度推銷,掌握分寸。如果過度推銷惹煩了上門理髮的顧客,影響到生意,那可就丟了西瓜撿了芝麻了。也有一些市民認為,這種推銷實際上是美髮行業的一種營銷策略,顧客應該學會理性消費,理髮前先要瞭解自己的需要,不要輕易地陷入美髮店的推銷“陷阱”中。
   藥店推銷術讓人實在有點暈
  剛一踏進藥店,白先生立刻就被兩位穿白大褂的藥店人員包圍了,“您需要買什麼藥啊?”店員非常熱情地詢問。當聽說白先生想買感冒藥時,兩位店員馬上將他引到櫃臺前,每人都拿出幾種藥,輪番向他不停地推薦。白先生看著這些藥,有西藥感冒藥、清熱的中成藥、止咳的、化痰的、退燒的,還有抗生素,但就是這些藥的藥名和廠家,他以前都沒聽說過。白先生有點暈,“我只不過想買盒感冒藥啊。”
  白先生買藥“被推銷”的情景,在很多稍大些的藥店里會經常出現。據業內人士介紹,這些店員大多是藥廠派駐到藥店的“促銷員”。藥廠為了推銷自己的藥品,聘用人員進入到客流量大的藥店當店員。這種做法廠、店雙方都受益,藥店既可以向藥廠收取促銷員的管理費,又能節省下自己的人員投入,而藥廠則可以要求促銷員強力主推自己的藥品。促銷員的收入來源於銷售提成,基本上取決於他賣出自己藥廠產品的多少。
  白先生面對藥店促銷員的推銷術總結了一下,他告訴記者,一般情況下,藥店極度熱情,讓你最後都不太好意思不買。而他們推薦的藥品價格較高,他們是靠銷售額提成。另外,藥店銷售人員都會搭配銷售,其實你本來想要買一種藥,促銷員會根據相關聯的癥狀,勸說你買上好幾種藥。最重要的一點是,推薦的藥品多為不知名的非品牌藥,品牌藥品一般沒有促銷員。
  白先生說,面對促銷員的推銷,作為消費者,我們應該備上幾招應對招數:進藥店時,要做到“心明眼亮”。“心明”是指進店前應心中有數,明確此次需要買哪方面的藥、哪種品牌的藥;“眼亮”是指購買前要仔細看清楚藥品的適應症、效期、價格和生產廠家等是不是自己需要的。宜選擇口碑好、品牌好的OTC藥品。對於抗生素等處方藥,應根據醫生的處方前去購買,或是咨詢藥店中的執業藥師。一次購藥不要太多。自己要有主見,不要受促銷員的干擾。
  “過度推銷”能否降降溫
  購物原本就是去商場或超市挑選自己所喜愛的品牌,其實消費者在生活中已經對一些品牌認同,即使改換另一品牌也是按照消費者本身的意願。雖然同一消費品有各種不同的款式、不同的功能、不同的品牌,但現代社會的電視、媒體的廣告宣傳已經提供給消費者各種信息導向,最終的購買由消費者自身的偏好決定,根本不需要過多的推銷。因此,商場和超市首要做的就是給消費者營造自由選擇的良好購物環境。
  商家適當推銷本無可厚非,但必須考慮到消費者的心理。現實中每一個消費者都可以說是理性的,其購物的過程其實是一個選擇比較進而決定購買的過程。售貨員在一旁的推銷非但不能影響他的購物選擇,反而讓他無法靜心挑選,更讓他感到討厭和反感。所以商家如果不註意消費者的這種購物心理過度“熱情”,往往會適得其反。所以,商家的確需要讓這種“過度推銷”降降溫了。  (原標題:蘭州:導購員促銷有些過火 “貼身緊逼”賣商品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l54plyu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